内容简介
《纪录的路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体悟,沈皛将自己的理解融人了纪录片的创作理论。这种写法是一个由繁人简的过程,每一则文章虽然简短,但都不啻精炼。思辨与实践的并行,让他的文字中有了实践的体悟,创作中有了思辨的深度。在当下传媒领域,这样的文化自觉是可贵的。这是践行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条光明大道。
纪录的路
内容简介
《纪录的路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体悟,沈皛将自己的理解融人了纪录片的创作理论。这种写法是一个由繁人简的过程,每一则文章虽然简短,但都不啻精炼。思辨与实践的并行,让他的文字中有了实践的体悟,创作中有了思辨的深度。在当下传媒领域,这样的文化自觉是可贵的。这是践行中华美学精神的一条光明大道。
**则 纪录的路
这是一条大胆的路。但凡说到“新”字,我都想起孙中山先生说的“破坏难于建设”。但现在大多的纪录只是有躯无脑,连可破坏的都没有,只剩大胆去探索一条新路了。
纪录是一门科学,人文科学。价值观与仁慈心是研究人文科学所必不可少的。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研究的都是人类自身以外的事物,都可以保有一丝冷静,而人文科学则不然。人文科学研究对象包括了研究者自己,故不能无丝毫情感。极度的冷静与旁观是无法渗透人之内心,为人开辟出一条道路的。
我想,探索纪录不应该总是严肃的。
就像提笔为文一样,小孩*初学字前,总喜欢拿着枝丫在地上随意涂画。后来开始学字了,兴趣反倒不如涂画时那么热情。无论颜柳欧赵、苏黄米蔡,那总是别人的世界。一笔一画,如不能体谅到字体主人笔触的一点灵犀,自会相戾。孔子平常教人所重者曰道,道是活的,只指由此到彼的一条路,孔子理想中的人生中,该有一段由此而至彼的过程,那也就是学。
学习如何纪录也是如此。
纪录的路应该是一路长旅行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不知走过多少弯路。历史的纪录本需要漫长的时间沉淀,但在互联网的出现下,却易直接地变为“现场直播”。这看似加快了纪录的发展、传播速度,可其代价却是牺牲了观众对于美的神圣审视能力。这倒是真正地“慢”了下来。所以做纪录的人应具菩萨心,因为在这格式化、流水线的社会,能倚之跳出,在苦闷中突然生出慧眼,见一片澄清空稀的意境。就如《子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