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 彩 页:
你不是脾气太坏,而是格局太小
“本事不大,脾气却大得不得了。”在我们每个
人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,都会遇到这样的人。他可
能是你的同事、客户,也可能是同学、老师,还可能
是恋人、配偶。
遇到了麻烦,他们**时间做的不是想办法来解
决问题,而是发脾气。有点能耐的,只要发发脾气就
有人来替他把问题给解决了;没有能耐的,不管发多
大脾气都没什么效果,甚至还可能因为发了一通脾气
,使得原先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
。
这些脾气暴躁的人,通常都有一个共性:如果是
跟一些不能理解或包容自己的亲友发生冲突,尽管百
般不情愿、百般委屈,但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,他们
*终还是会选择迁就对方。但倘若是跟个别能理解和
体谅自己的人发生冲突,他们*不轻易让铂而是通
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。对
亲密的人很凶,而对那些习惯于伤害自己的人却很柔
和,实际上这跟“欺软怕硬”是同一种德性。
这种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结果是,久而久之,前
一类人有恃无恐,继续通过得寸进尺或“低智商的善
良”来伤害他们,而后一类人却渐渐被吓跑、被逼走
。再然后,“当事人”继续哀叹着没人能够理解自己
,继续痛苦。
此外,一个人如果脾气比较坏,易怒,则他周围
的人便都知道他“惹不得”“气不得”“伤不得”,
因而便会在说话做事时十分注意照顾他的情绪。但如
果一个人的脾气特别好,别人便会认为他有某种钝感
、对伤害有很强的抵抗力,进而会觉得让他受一下伤
害也不要紧。
所以,脾气越坏,越容易保护自己免于被伤害,
而脾性越好,反而*容易受伤害。然而,这就会形成
一种“反向激励”:那些脾气好的人会发现,“脾气
好容易吃亏”,因此,他们也会朝着坏脾气的方向“
转型”。
但这批人的“转型”,会导致原先那些坏脾气者
所独享的“”被稀释。竞争的结果是,大家的脾
气都变得*坏了,但其实谁也没捞着什么好处。
脾气坏,*大的受害者不是你发火的对象,而恰
恰是你自己。
尤其当你频繁地为同样级别的小事情向同一个人
发脾气,以希望他能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改变,短期
内或许能起到些许效果,但从长期看,失败率会不断
接近***。很明显,缺乏创造性的方法重复运用很多
次,被教训者一方会对其产生免疫力、抵抗力,而对
发火者来说,则是“边际效用递减”。老师用这种方
式教育学生,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,女人用这种
方式hold(抓住,掌控)男人,都只会让自己发火的
“威慑力”下降。
如那些惯于用很恶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伴侣的
人,能够把伴侣逼得只要遇见一个稍微献点殷勤的异
性都能产生“相见恨晚”的感觉。这到底是谁的损失
呢?
很多惯于“作死”的女人,只要跟男朋友稍微闹
点别扭,都会以分手相威胁,但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搞
清楚,不是每一句“分手”都能换来一句挽留。这种
做法,*不理智的地方在于,先断定“他**离不了
我”,然后再将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当成了向人家示威
的筹码。这样的招法偶尔用用倒还可以,但如果用得
太多,反而会让被示威的一方意识到“原来我对她的
感情都成了我的软肋”,然后,他便会采取措施弥补
这一软肋——一旦他在你的逼迫下以实际行动向你证
明了“我其实也不是**离不了你”,你就再也没有
筹码了。
所以,要发展创造性思维,寻找多化的筹码,
不到万不得已,分手这样的筹码就别滥用。
当然,从实践来看,那些脾气暴躁、经常对亲近
的人发火的人,在发过火之后通常都会后悔、自责、
期待和解;反而那些脾气比较好、很少发火的人,一
旦真发火了,就肯定非但不会后悔,反而会为“我刚
才没有发挥好”感到遗憾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脾气坏的人大多心地单纯,也
不记仇,他们的发火跟“激情犯罪”有点像,而后一
种人的不轻易发火,其实也未*真是因为脾气好,倒
*有可能是因为“那些小事不值得我为之生气”,或
者是城府太深,他们往往是在“憋了很久”后才会发
脾气。(P2-5)